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

林玉琴老師的低海拔生物資源之探索

心得是我

    我常到海邊去玩,看過很多海邊植物,卻從來沒有深入研究過。在我上課之前,我真的沒有想到海邊植物的生存方式有那麼多種,原來為了盡快授粉,海濱植物的花都又大又鮮豔。像酢漿草,我總是因為它小又常見而忽視它,殊不知它為了適應環境,把自己的花擴大,製造更多的授粉機會。為了讓自己比其他植物更占優勢,海濱植物們選擇了這個嚴苛的環境,忍受強勁的海風、炎熱的烈日,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生存方式,在小小的臺灣生生不息。
        人見人愛的茭白筍,白白嫩嫩的,像極了美人的腿,但是,只要觀察入微的人,也許會發現,茭白筍上出現一點一點的黑斑!別擔心,那不是蟲子,也不是美人長痣,而是一種名「菰黑穗菌」的菌類。其實茭白筍之所以能那麼好吃,也是靠它呢!茭白筍在大陸被稱為「菰」,北方地區的「菰」,莖部不粗大,到了南方才被菰黑穗菌入侵而膨大呢!除了茭白筍,臺灣濕地還充滿了許多獨特植物,像是台灣特有種「台灣萍蓬草」花芯鮮紅,十分美麗,可惜它對環境要求嚴格,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野生的了。濕地生態豐富,景色優美,希望大家都能貢獻一份心力,為環境保育努力。
         跟高海拔山區的「純林」不一樣,低海拔山區   能真正了解到台灣為什麼被外國人稱為「福爾摩沙」、「蕨類王國」、「蝴蝶王國」的原因。筆筒樹、山蘇的蕨類,遍佈在台灣低海拔山區。這些靠孢子傳宗接代的植物,大部分低矮,高大的大部份都被汰換了呢!被日本稱為國寶蝶的大紫蛺蝶,是只在二十公分以上的朴樹上產卵,因為大紫蛺蝶靠幼蟲度冬,必須要有足夠的落葉當鑽到地上幼蟲的保暖被窩。但近年來,由於人為破壞,二十公分以上的大樹已經非常稀少,大紫蛺蝶也越來越珍貴了。
        現在的臺灣,以不如當時葡萄牙人讚嘆時的美了,現在政府積極復育,卻還是不夠。不管是海濱、濕地、山區,在那裏生存的動植物都需要我們的熱心,只要舉手之勞,不管去什麼地方都不要破壞生態,相信一定能重返當年的「Ilha Formosa」—美麗之島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